新闻界

文人之气读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

储瑞耕是河北乃至全国杂文、新闻界的著名人物,他是中国第一家《杂文报》的创始人,是《河北日报》“杨柳青”专栏20年的主笔。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《社会良心——储瑞耕评传》,这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的研究项目成果。我读了之后,突出地想到了“气”的问题,尤其是“文人之气”的问题,“文以养气”——一个民族的文化、文学,是用来培养民族的“气脉”“气场”的。孟子有言:“吾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这里的“气”,几近于精神意志。

我与储瑞耕同为报界中人,且同“气”相投,多年前曾写过关于他的人物通讯《就把今生此一掷》(发于2002年《深圳商报》)。自以为熟知其人,但读了这本“评传”,还是获得了不少新知。

2009年春节,我发短信息给他拜年:“龙头老大储老兄,祝你牛年大鸿运。”他回信道:“称呼我龙头老大,听起来怎么颇有点儿江湖味道?不过,如果是新闻界中人,不忘铁肩担道义、不忘天下老百姓,侠肝义胆,快意恩仇,我倒不反感这个称呼。”

称其“龙头老大”,是表示学其那种“一重三有”——重人格,有作品、有理论、有影响的“报人风骨”;学其那种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“侠肝义胆,快意恩仇”的做人风格。

作为记者,“人民的代言人”“社会的良心”,储瑞耕“听疾苦于基层,言民声于庙堂”的“人民情结”有目共睹,享誉业内,为我辈所敬仰!挥笔易写假空大,做人难称真性情。谁都知道,作为记者,写写“表面文章、表扬文章”容易得很,并且能受到被表扬者和被报道者的喜欢和礼遇。而为基层说实话,为人民道实情,为冤者诉冤,为弱者声援,就不那么容易!不仅不易,且还有危险相伴!

当年林则徐有诗曰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”,今日储瑞耕有诗句“微益苍生便心安”。1998年5月21日,储瑞耕出差回家,一进门,岳父递给他一沓子材料,说是“平山一位农民一大早送来的”。储瑞耕征尘未洗,马上阅读。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,医生叮嘱他千万不能生气。可是读着读着,他感到心胸憋闷,心脏突突乱跳!因为来了气,心脏病发作了!“可我又看不得不公之事。看不得群众受苦,百姓受气”(见储瑞耕日记)。农民反映的是:平山县王平村干部把学校旁边的地方“卖”给木材加工厂,噪音吵得几百名孩子不能上课,农民群众几年上访没有解决问题,储瑞耕终于又忍不住生气,他经过实地走访调查,在报上严肃批评了平山县某些干部“不作为”,使得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。为此王平村民特向河北日报社送去锦旗,上写:“走访乡野,摄民心声——感谢人民的好记者储瑞耕同志。”

1999年,储瑞耕了解到南和县电力局计划经济“电老大”老脑筋不变,严重侵害了企业利益,他与别的记者联合深入采访,写作了“杨柳青”言论《我们今天的思维》,点名道姓批评了南和县电力局,6月2日《河北日报》刊出。最终使得问题得到解决,相关企业和农民群众得到了100多万元的经济赔偿。

储瑞耕的心脏病1990和2004年两度接受开胸手术。我感到:细究老储心病因,十之八九在农夫。——储瑞耕心脏病发作,多因他的许多“看不得”!“路见不平一声吼,该出手时就出手”。这“吼声”和“出手”,就来自一个人的“天地良心浩然正气”!

2003年,针对河南连任十余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姚秀荣拉下7个贪官反而“落选”一事,储瑞耕拍案而起,挥笔著文《对姚秀荣事不得不说的话》,文章写道:“这故事令我不得不动一点儿心,不得不生一点儿气,不得不发一点儿怒,不得不说一点儿话!”他文章的结论是:“多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大代表,就好比树林里多一只啄木鸟。倘若连只啄木鸟都容不下,那么请问:害虫们自然兴高采烈,雀跃欢腾了,树林怎么办?”

“文以养气”。文化、文学就是就是要营养我们民族生存延续发展壮大的“心气和气脉”!要养“民族之气”,首先要养“文人之气”——“文气”。只有像屈原、文天祥、方孝孺、谭嗣同那样的有气节的文人,才能写出“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”那样“气撼山岳、回肠荡气”的诗文,才能培养我们民族的浩然正气,绵绵气脉!也只有像储瑞耕这样有浩然之气的记者,才能为人民仗义执言,为党和国家赢得好形象,传播正能量!

希望有志做一个如储瑞耕所言“有所作为,无悔人生”的记者,请读一读《社会良心》。

上一篇:话说狗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
下一篇:没有了